從「失利」到「暴利」
半導體是驅動洗衣機、iPhone、軍用飛機和電動車等一切設備的核心。這些被稱為晶片的微小矽晶片是在美國發明的,但如今,最先進的晶片卻在亞洲以驚人的規模生產。多年來,美國在晶片製造業方面「失利」,讓中國和其他亞洲中心得以迅速發展。時任美國商務部長的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 2021 年接受採訪時如是說道。
雖說許多半導體可能在美國近設計,但卻在台灣、日本或韓國進行晶片製造,使用的稀土原料也多由中國開採。最後,這些半導體可能被送往如越南等人工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地區進行包裝,再送至中國進行組裝與測試,才送往美國。

黃仁勳關稅戰烽火下訪北京 與中國副總理及梁文鋒會面。(中央社檔案照片)
強化國安與產業自主:川普高關稅策略背後的戰略考量
川普政府主張對外國進口產品,特別是高科技領域徵收高額關稅,其背後一個核心理由是國家安全與產業自主的戰略布局。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全球高階晶片製造多集中於台灣的台積電(TSMC),美國雖然在半導體設計領域領先,卻在晶片製造上嚴重依賴外部供應鏈。川普政府認為,這種依賴構成潛在風險,尤其是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旦發生地緣政治衝突,美國可能面臨晶片供應中斷的威脅。因此,川普對台積電等外國晶片製造商施壓,要求其在美國境內設廠,否則將面臨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這不僅是貿易手段,更是施行「製造回流」政策的延伸,目的在於吸引尖端製造技術落地美國,減少對特定區域供應鏈的依賴。同時,這也顯示出川普將關稅作為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工具的企圖,試圖藉由經濟槓桿來重塑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結構。
川普政府主張對外國進口產品,特別是高科技領域徵收高額關稅,其背後一個核心理由是國家安全與產業自主的戰略布局。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全球高階晶片製造多集中於台灣的台積電(TSMC),美國雖然在半導體設計領域領先,卻在晶片製造上嚴重依賴外部供應鏈。川普政府認為,這種依賴構成潛在風險,尤其是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旦發生地緣政治衝突,美國可能面臨晶片供應中斷的威脅。因此,川普對台積電等外國晶片製造商施壓,要求其在美國境內設廠,否則將面臨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這不僅是貿易手段,更是施行「製造回流」政策的延伸,目的在於吸引尖端製造技術落地美國,減少對特定區域供應鏈的依賴。同時,這也顯示出川普將關稅作為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工具的企圖,試圖藉由經濟槓桿來重塑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結構。

台對美前五大出口品:前二分別為自動資料處理設備與零組件、積體電路。
來源:https://focustaiwan.tw/business/202504030001
以「互惠」為名行施壓之實:川普關稅政策的談判策略
川普政府徵收高額關稅的另一個主要理由,是以「貿易互惠」為名,作為談判籌碼對貿易夥伴施壓。即使是與美國關係密切的盟友如台灣,也未能倖免。
2024年起,川普針對部分台灣產品課徵最高達32%的進口關稅,聲稱這是為了矯正長期以來對美國不公平的貿易條件。此舉一方面體現了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逼迫包括台灣在內的貿易夥伴在雙邊貿易中做出更多讓步,例如開放更多市場、擴大美國商品的進口或在美國境內增加投資。雖然台灣政府對此表示遺憾,但為維持與美國的友好關係與供應鏈合作,並未採取報復性關稅,反而提出進口更多美國豬肉與牛肉等方案,作為協調措施。由此可見,川普所謂的關稅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威逼利誘」式的經濟談判手段,其背後並非單純的保護主義,而是結合了戰略利益與外交壓力,將貿易轉化為對外政策工具。
解讀美國對台關稅的意圖
美國對中國的敵意顯而易見,而中國現如今面臨高達245%的關稅就是最好佐證。對中國進行經濟攻擊可能意味著工業複合體的削弱和對台灣軍事威脅能力的下降,某種程度也將台灣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目前,美國暫停對所有台灣商品徵收 32% 的「互惠」關稅,為期 90 天。川普還威脅稱,如果半導體巨頭台積電不在美國建廠,他將對其徵收 100% 的關稅。台積電被視為台灣的「矽盾」。

2025 年 4 月 17 日,美國參議員皮特·里基茨 (Pete Ricketts)(右)和克里斯·庫恩斯 (Chris Coons) 在台北接受美聯社採訪。美聯社照片
然而,針對台灣的無理關稅要求,可能會促使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台灣幾乎無法負擔32%的關稅,中國也知道這一點。中國領導人可以提供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以換取關鍵的讓步,或許可以停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建設,或同意轉移無法直接從美國或歐洲獲得的關鍵技術。
最有可能的是,針對台灣產品(或至少台積電)的關稅將不會實施,而川普先生將找到某種方式宣布勝利。正如川普所威脅的那樣,關稅對於中國、台灣和美國來說都是雙輸的局面。如果像預期的那樣,關稅被重新調整,美國經濟仍將受到影響,但台灣可能會變得更加安全。
如果亞洲在半導體生態系統疫情時代得到了什麼教訓,那便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運作晶片產業,如果想要高效、大規模地生產先進的半導體,這需要時間。川普試圖透過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來打造晶片產業,而晶片產業在亞洲的興起卻恰恰相反:全球化經濟中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