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1990年代後期,從伊拉克及阿富汗等地的作戰經驗中發現,敵方運用火炮、迫砲、無導引火箭等傳統短程彈道武器進行游擊戰突襲,已成為一大威脅手段。因此美國在2003年後將火箭、火炮、迫砲(Rocket, Artillery and Mortar, RAM)攻擊納入防空作戰的內層(inner tier)威脅項目,而「反制火箭、火砲及迫砲」的C-RAM(Counter-Rocket, Artillery and Mortar, C-RAM)系統也就此誕生。 

以美軍對於C-RAM系統的要求為例,C-RAM系統須具備「構型發展、感測、警示、攔截、反映、指管、防護」這六項核心能力。以荷蘭為首的北約國家則提出類似的概念並命名為「反迫砲攻擊防禦統」(Defense Against Mortar Attack, DAMA),並以「先期預防、偵測、警示、攔截、防護、反擊」六項核心能力作為主軸。基於這樣的概念,各國也研發出不同種類的C-RAM系統。C-RAM系統可非為兩個主要接戰程序,一為偵測來襲彈藥,二為攔截來襲彈藥。現今主流的C-RAM系統在偵測方面,主要可分為以野戰防空雷達和反砲兵雷達等兩大系統。在攔截部分為,以美國運用機砲的「百夫長」機動式陸基方陣武器系統為代表的管式火砲、以及以色列「鐵穹」系統作為代表,運用飛彈攔截飛行體的火箭或飛彈兩大種類。 

美國於2004年針對前線需求,積極開發C-RAM系統。將原多安裝於海軍艦艇上作為近迫防禦用途之「方陣近迫武器系統」(Phalanx Close-In Weapon System, Phalanx CIWS)Block 1B型進行改裝再安裝至「重型高機動戰術卡車」(Heavy 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 HEMTT)形成「機動式陸基方陣武器系統」(Mobile Land-based Phalanx Weapon System, MLPWS)後改稱「百夫長」(Centurion)系統。百夫長主要由發射M-246或M-940自毀式高爆燃燒曳光彈的M61A1 20公厘蓋特林機槍作為主體,機槍射速可依據狀況調整每分鐘3000-4500發。再搭配AN/TPQ-36 Ku頻雷達及熱像儀提供系統更精準地偵測目標,並提供機槍追蹤目標的能力。也將系統整合至諾格公司(Northrop Grumman)開發之「前進區域防空指揮管制」(Forward Area Air Defense Command and Control, FAAD-C2)成為陸軍短程防空系統的一部分。  除了攔截火箭、迫砲等威脅外,在2022年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的一場襲擊中,美軍的C-RAM系統成功攔截6枚火箭及1架無人機,這也展示了C-RAM系統攔截無人機的能力。 

2018年在阿富汗坎大哈機場進行測試的C-RAM系統 

(https://www.twz.com/36412/centurions-roaring-whips-of-exploding-shells-are-still-engaging-rockets-over-iraqs-green-zone)
 

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及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展示了共軍新一代的近迫武器系統- CS/SS2A陸基快砲。這項武器繼承了中共長年使用的陸盾-2000系統,一款使用中共海軍30公厘730型近防系統作為基礎的陸基快砲。

2014年在珠海航展展出的陸盾-2000系統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2014/1111/c1011-26006755.html)
 

 新的CS/SS2A則使基於1130型近防系統作為基礎,該系統擁有11管炮管及更高的射速平均可達到每分鐘11,000發彈藥。系統上除了擁有光學、熱像儀等追蹤、攔截目標之功能,同時也使用與625E防空系統相同的雷達配置。在移動上則使用6x6輪車作為載台,相對於陸盾-2000所使用之8x8卡車獲得更多的機動能力。未來CS/SS2A是否會繼承陸盾-2000的傳統,具有在砲塔兩側安裝短程防空飛彈的能力,則成為值得持續關注的重點。

在2024年珠海航展所公布CS/SS2A系統影片之片段 

(https://armyrecognition.com/focus-analysis-conflicts/army/defence-security-industry-technology/exclusive-china-unveils-cs-ss2a-close-in-weapon-system-new-indigenous-equivalent-to-us-c-ram-phala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