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3年來,烏克蘭在空戰中面對擁有強大戰力及科技的俄羅斯航太軍依然使其無法完整建立空優體系,這也跌破不少西方軍事分析師的預判。為何烏克蘭可以成功與俄羅斯相對抗的主要原因,有一說將其歸功於應用柯白(Sir Julian Corbett)的海權論至空戰理論上。柯白的理論強調,海權來自於海上拒止。若海軍並不夠強大到可以完全控制整個海域,藉由「存在艦隊」及「少量的反擊」兩個要素進行主動防禦、騷擾活動等,產生不需要正面衝突也可以避免敵方具有完全優勢的情境發生。 

烏克蘭空軍活用這種形式,運用S-300SA-2SA-8防空系統囊括長程至短程防空系統來保護地面資源及拒俄國航太軍完全控制空域。


 

2015莫斯科防務展展出的SA-8 雷達及飛彈發射車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arkPatriot2015part8-28.jpg)

 利用防空系統車履帶的設計,完成打帶跑的戰術。由於俄國多倚賴長程雷達來定位這些烏克蘭防空系統,相反的烏軍在發射後便關閉雷達並離開發射據點,這樣的情形使俄軍難以確切摧毀這些防空系統。美國在1991年波灣戰爭時也經歷類似經驗,即使美國空軍幾乎掌握伊拉克的空域,但他們依然面對到無法尋找到伊拉克軍具有高機動性的飛毛腿飛彈。

波灣戰爭期間被愛國者飛彈攔截下來的伊拉克飛毛腿飛彈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delta-force-sas-hunted-iraqi-scud-missiles-during-gulf-war-2021-2) 

    同樣的俄軍為避免被這些依然存在的烏軍防空雷達偵測,通常以低飛姿態進入烏克蘭空域。反而成為烏軍肩射式防空飛彈、防空炮火的目標,烏軍運用地形熟悉優勢,躲藏在難以被發現的位置伏擊俄軍飛行器。游擊戰與不對稱戰力的出現是否逐漸改變為未來空戰的型態則值得持續進行觀察。烏軍藉由從近至遠大小不同的空防系統,以小博大阻止俄軍全面地控制空域。而長程的防空武器的存在也使得戰機需要位於更遠的位置發起攻擊,大幅降低對地支援的有效性。可以看出防空武器的重要性及其改變未來空戰型態的可能性,烏克蘭欠缺大量空防武器彈藥亦成為戰爭進行中的一大缺點。近期在俄軍大規模的飛彈、無人機攻擊國內基礎設施,面對低成本的無人機以高單價防空武器攔截更成為在後勤上的一大損失。 

另一方面,烏軍的舊俄製戰機無法與擁有更新技術與性能的俄軍戰機相比,因此烏克蘭政府也積極爭取獲得F-16戰機的機會。在數年的爭取下,北約等盟國於今年確定交付第一批F-16給烏克蘭空軍使用。新型戰鬥機的導入,對於防空系統更加強勢的作戰型態是否能夠賦予一些改變。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對美國與盟國提供F-16一事表示,現今西方盟國所提供的戰機總數低於100架次,這對於完整建立烏克蘭空防依然有限,而不足的空中優勢也是去年夏季大反攻失敗的主因。但新的戰機的到來在戰略上,戰機的後勤、補給鏈等代表了西方盟國對烏克蘭給予長期承諾的肯定,也逐步拼湊出烏克蘭在未來戰力的一部分。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F-16前的合影,荷蘭也是其中一個在未來提供烏克蘭F-16的盟國。 

(https://edition.cnn.com/2023/08/20/europe/netherlands-denmark-f-16-fighter-jets-ukraine-int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