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林

2021-12-09
一家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成衣工廠。(ILO Asia-Pacific Flickr CC BY NC ND 2.0)

近年來越南的出口額不斷創新高,2020年越南的出口總額為5,453.6億美元,相較2019年增長5.4%。今年越南的疫情雖然大爆發,讓很多工廠需要減產或甚至暫時關閉,但越南海關總局預估2021年越南的出口總額將大幅成長至6,400億到6,500億美元之間。越南的出口有這麼亮眼的成績,要歸功於越南近年來積極地簽署多項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多邊貿易協定,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和歐盟與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VFTA)等。在CPTPP的架構下,越南與加拿大、秘魯和墨西哥等美洲國家的貿易額都保持每年25%至30%的增長幅度。EVFTA則讓越南的產品更容易與快速地進到歐盟市場,省去很多原本需要的證明,如歐盟原產地證明(EUR1),加上各類稅的優惠,讓越南出口到歐盟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展望2022年,越南的出口額預計會更上一層樓,因為明年一月份將有一項重要的協定生效,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此協定的推動下,越南可望加深與其他14個簽署國的貿易夥伴關係。

越南的出口貿易近幾年能顯著增長,除有賴於越南政府積極地簽署多項協議之外,背後重要的功臣之一就是移動勞工,或稱為本地移工。本文所講述的移工不是從外國來到越南工作的勞工,而是指離鄉背井到大城市或工業區工作的農民工。但這群功臣,卻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尤其在越南爆發疫情期間,這些移動勞工已成為社會上最脆弱的一群。本文先討論越南的基本薪資,並指出移動勞工的薪資無法滿足日常的基本生活,最後談及移動勞工在疫情中的困境。

 

越南基本薪資區域分級制度

越南的移動勞工大多出生在偏鄉地區,或居住在經濟不發展的省份與城市。為了讓生活得以改善,他們移動到經濟比較發達,或者工作機會比較多的省份或城市謀生與居住,其中多數會到工業區的工廠工作。越南2019年的總人口與住屋調查顯示,5歲以上的移動人口為640萬人,占越南總人口約7.3%。20歲到30歲的移動人口比例最高,占總移動人口約61.8%。在20歲到30歲的移動人口中,高達91.4%在工業區、建築產業和服務業工作。

從偏遠的家鄉搬到工廠打拼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但實際上移動勞工的薪資卻不足以應付平日的生活開銷。從越南具爭議性的基本薪資制度,能看到移動勞工的薪資困境。在台灣,基本薪資是全台統一,但越南的基本薪資則根據不同的區域而分級,設定不同的基本工資。目前是以四類區域分級,這種分級法是依據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而定,根據越南政府90/2019/NĐ-CP命令第三條,政府會根據每個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社會條件,以及市場上的一般薪資,由《國家薪資委員會》制定每個區域的基本薪資。2021年越南的基本薪資如下:
 
區域分級   每月之基本薪資     折合新臺幣
第一區     4,420,000越南盾     新臺幣5,304元
第二區     3,920,000越南盾     新臺幣4,704元
第三區     3,430,000越南盾     新臺幣4,116元
第四區     3,070,000越南盾     新臺幣3,684元
表一:越南2021年之基本薪資(越南盾匯率:1越南盾=0.0012新臺幣)
資料來源:越南政府90/2019/NĐ-CP命令(筆者整理)


該命令的第五條規定,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所在地而給予不低於法定的基本薪資,如果所僱用的員工為受過專業訓練的員工,則要給予的工資必須高過法定基本工資至少7%以上。這裡所指的專業訓練是指一般大學、專科畢業生,或考取過專業技術證照的員工。這也是政府在制定基本工資時,想要確保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薪資。

但根據《越南勞動、傷兵與社會部》在2021年10月的研討會裡提到,越南的總勞動人口中,高達74%的勞動人口沒有受過任何專業培訓。對於原本已經生活在社會基層的移動勞工來說,他們並沒有機會受到任何專業培訓,加上僅有少數的企業會願意給予剛入職的員工高於基本薪資的薪資、或根據勞工的工作熟練程度而願意給予高一點的薪資,因此多數移動勞工都僅領取基本工資。

越南的基本薪資以區域劃分成不同的等級,通常會造成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許多越南工業區設在較偏遠的地區,這些地區根據基本薪資的分級,以第二區或第三區居多。如越南三星規模最大的工廠位於太原省的安平(Yên Bình)工業區,而該工業區落在基本薪資分級的第二區。台塑越南廠則位於淎盎(Vũng Áng)工業區,是落在基本薪資分級裡的第三區。若在這些工業區的企業裡工作,而企業也只願意付給勞工基本薪資的情況下,如表一所示,第二區每月基本薪資為3,920,000越南盾、第三區則只有3,430,000越南盾。但這些勞工所從事的工作與製造出來的收益,與位於基本薪資第一區的勞工所從事的工作相比,可能沒有明顯差別。
 

移動勞工的薪資不足以應付最基本的生活

越南樂施會(Oxfam in Vietnam)2019年針對越南紡織業的研究報告指出,越南99%紡織業工人的薪資比亞洲基本薪資(Asia Floor Wage)低,74%紡織業工人的薪資低於全球基本生活薪資聯盟(Global Living Wage Coalition)的標準。紡織業工人的收入無法支付日常的生活,更不用說支付小孩的生活費與學雜費。在越南大部分的移動勞工都需要寄錢回家鄉,以幫助撫養家鄉的家人,因此他們每個月除了自己的生活開銷以外,還需要存下一筆積蓄來撫養家鄉年邁的父母或親人。在基本薪資無法滿足移動勞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時,他們需要每天加班。

越南2019年的勞動法規定,每週的正常工作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2小時、每個月的加班時間不能超過40小時、每年的加班時間不能超過200小時。雖然越南勞動法裡有加班時數上限的規定,但很多企業都不會把實際的加班時數記錄在打卡單上,因此很多勞工都是超時加班,但不確定企業是否有支付足夠的加班費。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18年Better Work(更好的工作)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訪問331間越南紡織企業的勞動者後,發現有高達77%的企業沒有遵守勞動法規的加班時數,該報告也發現有33%的企業沒有付給勞動者足夠的加班費。研究員也在報告裡表示,因為企業會使用多張打卡單來規避勞動檢查,因此研究人員無法獲得足夠的證據來確認企業是否有按規定付給勞動者加班費,換句話說,違規的企業可能大幅高於33%。

在薪資不足以支撐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與撫養家人的情況下,不少在工廠工作的勞工選擇向高利貸貸款,也讓越南的地下借貸產業越來越蓬勃。2020年一篇報導指出,有工廠勞工因為要支付小孩的醫藥費,因此用自己的提款卡向地下錢莊抵押,利息為每月10%,最高可以貸到薪資的70%,當月會結算利息和本金。但如果當月有突發狀況需要寄錢回家,那就需要延遲還款期,但需要多付5%至10%的利息作為罰款。另外,近年來也出現很多APP的貸款軟體,對象都以移動勞工為主,手續也非常簡單,只需要附上身分證號碼,加上5位親人的電話號碼就可以申請貸款。這些APP借貸還給出優惠,如果在7天內能準時還款就不會收取利息,但如果晚還款,就要被罰10%的利息。不收取利息不等於這些地下錢莊會免費借貸給勞工,因為他們會收取手續費,這些手續費會從貸款本金事先扣款,通常為貸款本金的20%至30%。舉例來說,如果借1,000元,可能只會收到700元至800元左右,但要還1,000元加利息。如此簡單的借貸手續,也不用任何抵押,使得不少移動勞工為了應付日常生活就去貸款,到最後利滾利無法償還債務,不僅讓自己背負債務,還常連累親人遭到騷擾與恐嚇。

 

疫情下移動勞工的困境

在疫情爆發期間,移動勞工是受到嚴重影響的群體,很多工廠必須暫時關閉甚至倒閉,讓不少移動勞工在薪資就已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情況下,更因為疫情減少工時與收入,甚至失業。《越南人口與勞動統計處》表示,今年的第三季越南有470萬人失業、1,890萬人被減薪、1,470萬人被迫暫時停職。越南今年的疫情重災區為胡志明市以及周邊的地區,如平陽(Bình Dương)市和同奈(Đồng Nai)省等。這些地區是越南南部的經濟命脈,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工業區。疫情爆發時,中央政府為達到社區感染率清零目標,胡志明市頒布宵禁以及限制移動命令。各地區政府因為怕疫情擴散到自己的地區,要求人民留在原本居住的地區,各省、市政府也陸續公佈不允許跨城市或省份移動的命令。不少移動勞工在沒有收入、不能移動的情況下,被迫困在自己狹窄的宿舍裡,也暴露在染疫的風險下。這些移動勞工所住的宿舍,很多並非由企業提供,而是勞工自己承租,因此也只能租相對便宜而狹小的房子。

報導,光胡志明市就有約17個工業區,並且約有280,000勞工在這些工業區工作,但只有部分企業提供勞工宿舍,加起來也沒有6,000間房間。許多勞工夫妻檔住在10平方米(約3坪)以下的小房間裡,甚至有一家5口的勞工家庭住在一間7平方米(約2.1坪)的小房間裡。移動勞工的宿舍成為了病毒的溫床,在某宿舍社區裡,約20間房間就有多達50人染疫。不僅胡志明市,同奈省也是集中很多移動勞工的省份,今年7月時,該省50%的染疫病例是來自移動勞工所住的宿舍社區裡。

今年10月初,中央政府決定放棄追求感染率清零的目標後,各省市政府也開始放行,大批的移動勞工陸續「逃回」家鄉。在南部地區,大多數的移動勞工都是從湄公河三角洲的各省份搬到胡志明市、同奈省等地區工作。當各省市政府決定放行後,僅在10月2日當天,就已有約20,000人回到溯庄(Sóc Trăng)省、約10,000人回到安江(An Giang)省、15,000人回到同塔省。在回到家鄉後,不少移動勞工不想回到工廠工作,據調查只有40%的移動勞工願意復職。越南勞動總聯合會的《工人與工團院》院長Vu Minh Tien表示,因為大批勞動者回鄉,目前很多企業都出現缺工的情況,如果南部企業把生產線提升到以前的70%,缺工情況會更嚴重。以平陽省為例,10月初工業區的生產量能僅有44%。在疫情爆發前,移動勞工的處境與福利得不到關注,他們為經濟帶來成長,但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在疫情發生時,他們也得不到任何的協助,所以害怕一但疫情再度失控,政府再下令封城,他們的生活又再陷入極度的困境中,因此許多人都不願意再回去企業工作。

越南經濟起飛,但為此付出最多的移動勞工卻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維生,尤其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他們完全無力抵抗。越南所簽署的國際貿易協定裡都有保護勞工的相關規定,如成立獨立的勞動團體,可以讓勞動者更好地與企業主協商。但在政治考量下,目前政府願意改革的程度相當有限。此外,雖然越南許多代工廠商因為要出口產品到歐美國家而需遵守社會企業責任,但矛盾的是,代工產業的毛利率相對低,在歐美客戶不願意調整價格的情況下,越南的代工廠商只能把成本轉嫁到自己的勞工身上,變相剝削勞工。越南經濟的未來發展是否會持續依賴廉價勞動力、持續使移動勞工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還是會往「以勞動者為本」的方向改革,讓為經濟發展付出最多的移動勞工們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這些都是越南政府需要面對與思考的重要議題。

本文為台北論壇與南洋誌「前進東南亞」系列專欄文章第19期
本專欄作者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關於作者
曾偉林出生於越南胡志明市,目前為「ASEAN PLUS南洋誌」作者,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