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21年05月16日 A12版
本來台灣不必那麼關心美國政治,僅適度注意即可。但蔡總統把台灣命運與安危綁在美國身上以後,台灣就不能再掉以輕心。據信去年如川普連任,台海爆發衝突的機率將急遽升高。如今情勢雖暫緩,但未來一兩年台灣安危的關鍵密碼仍藏在遙遠的美國政治中。為何?
當前台海和戰之鑰不在台灣,而在大陸,甚至只在習近平一念之間。除非大陸想永遠拖下去,否則有三個選項:一是直接與台灣談判,二是透過美國處理,三是單方面解決。
三選項中,「兩岸談判」應可排除。由於兩岸政府極端敵對,民眾情感高度疏離,北京對台灣,尤其對蔡政府,已經不存任何懸念。國民黨執政時有立場(一中各表),有橋梁(九二共識)。民進黨卻始終只有立場(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橋梁。蔡總統思想上堅信「中共必配合民進黨而改變」,不願移動半步,行動上峻拒習近平前年一月共商「台灣方案」的提議。所以第一選項已無可能。
現在大陸武統聲浪高漲,解放軍對台灣掐住第一島鏈的咽喉尤其不耐,都想直接跳到第三選項。許多美國專家知道,美國雖是全球超強,但論東亞實力對比,倘若中共對台發動奇襲,美軍由於路途遙遠,根本來不及救援。等台灣出現新的「既成事實」後,美國再要翻轉將難上加難。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打「台灣牌」,一直風聲大,雨點小,且關鍵時刻必定縮手。
儘管如此,從中共角度看,不與美軍作戰、不傷害而屈服台灣,仍是上策。這就需要「與美國談」的第二選項,先求談得起來,再求談得出來。兩者都脫離不了美國國內政治。
拜登上任百廢待舉,內政絕對優先於外交,其中疫情及經濟復甦最急,而貧富不均、種族、黨爭最為老、大、難。目前民主黨只有微弱多數,在參議院五十比五十票;在眾議院僅多九票。雖然溫和包容的拜登最可能團結美國,而且目前疫情與經濟已略有起色,但種族與貧富不均依然難解,而最艱難的還是黨爭。
這幾年共和黨日益右傾,民主黨日益左傾,中間溫和力量急速萎縮。跨國民調顯示,美國政治兩極化在九個老牌民主國家(如英德加澳)中居首。五成的共和黨及四成的民主黨看待對方的敵意已經超越種族與宗教仇恨。三分之一的共和黨與五分之一的民主黨「支持脫離聯邦」。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包括過半的共和黨人,認為「傳統美國生活方式正在消失,願意用暴力來保衛它」。連一般人的嫁娶、交友、工作都受到黨派立場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美中想談起來,再談出來,實有千萬難。
但北京還是先伸出手。美國大選結束才三週,大陸就透過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時釋放願與美國「平等坦誠談判」的訊息,甚至在阿拉斯加不歡而散時還留下「樂意續談」的尾巴。接著就耐心等候華府政策出爐。
迄今美國對中政策只確定「競爭」重於「對抗」,再重於「合作」的方針。九成政治任命(含對台關鍵的國防部及國務院助卿)與包括國防、貿易等具體政策都尚未確定。如果對中政策出爐後,直到明年底的期中選舉,因為黨爭或其它因素,以致美中遲遲談不起來;或即使談起來,卻對台灣問題談不出所以然。更壞的,如果明年底民主黨失掉國會多數,拜登跛腳,白宮爭奪戰再起,兩黨內部紛紛擾擾,談判更無望。最壞的,如果眼看美國可能在二○二四年產出「川普第二」,加上台灣的「蔡英文第二」,兩人將再陷習於戰略被動達四年之久。
以上三個「如果」中任何一個都可能迫使北京覺得它對美台已「仁至義盡」,且「長痛不如短痛」,只得啟動「單方面解決」的第三選項。
美國政治決定台灣的安危。不關心,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