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漢

台北論壇董事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合聘教授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聯合報 2020-05-21


前言:新冠病毒大流行,台灣疫情雖然趨緩,全球病例繼續升高。未來疫情終會消失,但許多暫時性措施卻可能成為永久,大家過去所熟知的世界也可能回不去了,究竟我們要怎樣看這個世界

本報特邀名家分別從歷史趨勢、世界秩序、經濟重整、科技前瞻、道德選擇、能源環保、貧富階級、教育藍海、生活方式等不同面向,全方位探索後新冠時代的大變革與大趨勢。

無論用哪一種歷史尺度來衡量,這場百年不遇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社會衝擊與經濟損害都是空前的。雖然疫情的發展態勢還有諸多的不確定,很多專家已經迫不及待的對「後新冠病毒世界」(The Post Covid-19 World)提出各種預測。不少觀察家認為這是歷史分水嶺事件,會改變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

 

病毒揭露美國缺陷

綜觀歷史,人類的發展軌道因為一場大流行病而徹底改變的例子並不多。大瘟疫往往是加速或推遲了原來的歷史趨勢,而不是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爆發於一九一八年一月與一九二○年十二月之間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經在全球奪走了五千萬條性命(而當時世界人口約為十八億)。那場空前慘烈大流感並沒有對人類歷史發展軌道帶來永久性影響,一戰後列強對勢力範圍的爭奪沒有因此而減緩,凡爾賽和約埋下的更大衝突隱患有增無減。

大瘟疫也很少給現有的社會結構帶來根本改變,更可能是凸顯現存社會結構的本質與特徵,暴露長期累積的結構失衡與體制缺陷。正如美國「大西洋月刊」主筆所說的:「病毒並沒有打碎美國,而是揭露一個早已破碎的國家」;「腐敗的精英階層,僵化的官僚體制,冷酷無情的經濟,四分五裂且心煩意亂的公眾,這些問題存在已久」。

 

自由民主走下神壇

從比較大的歷史跨度來看,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秩序進入劇烈重組階段,過去認為牢不可破的結構開始全面鬆動,過去認為無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出現明顯反轉,所謂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輪廓日益清晰,有四重歷史趨勢同步出現轉折:第一,在冷戰結束後到達頂峰的單極國際體系開始式微,美國霸權的權力基礎全面動搖、國際領導威信不斷衰落;第二,曾經被譽為人類文明演進終點的自由民主體制走下神壇,西方政治體制治理失靈日益嚴峻,歷史回歸政治文明多元並舉的常態;第三,新自由主義思潮指導下的「超級全球化」面臨強大社會反撲,全球化面臨裂解危機以及必須另闢蹊徑的壓力;更能滿足包容性增長的需求,並以南南合作為增長動力的新型全球化模式蓄勢待發;第四,西方中心世界秩序開始式微,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世界經濟重心快速移向亞洲,新興經濟體開始全面參與國際規則與標準制定。上述四重歷史新趨勢的前進方向,不但未因病毒大流行而改變,反而會因這場大疫而加快步伐。

過去三年川普破壞國際多邊體制的獨夫行徑已經讓各國傷透腦筋,這次美國在全球抗疫行動中的消極作用,更讓世界看清楚美國已經失去國際領導者的資格。這次西方發達國家成為全球疫情爆發的重災區,顛覆世人對西方自由民主體制的認知,西方政治體制的合法性與吸引力必然更為削弱。新冠病毒危機也讓過去三十多年盛行的新自由主義之遺害暴露無遺,最明顯的是:金融危機不斷,貧富日益懸殊,國家能力全面下降,公衛領域投資不足,社會保障體系萎縮,多數基層勞動者處在貧困邊緣,缺乏工作與收入保障,無法承受經濟震盪風險。

 

全球多邊體制洗牌

眼下這場疫情會助長下列四股裂解全球化的力量:一是經濟民族主義抬頭;二是中美戰略對抗加劇,經濟剝離風險上升;三是全球事務群龍無首,多邊協調與合作日益困難;四是全球增長動力熄火,債務危機加深,歐美經濟滑向日本式零利率停滯陷阱。

但也不必相信這場疫情將是壓倒全球化駱駝最後一根稻草這種誇張言論,全球化還是有客觀的支持力量:第一、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退出全球化與區域整合這個選項完全不現實;第二、在與中國徹底經濟剝離這個議題上,美國社會精英並未形成牢固的共識;第三,全球多邊體制的韌性經得起美國缺席或抵制的考驗,絕大多數國家都有支撐全球多邊體制的強烈意願,中國與新興經濟體也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第四、全球化已經累積龐大的利益攸關者,廣大的開發中國家仍高度期待全球化紅利,雖然新自由主義指導下的全球化模式面臨困境,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為全球化發掘新動力與開闢新路徑。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必然需要調整,必須能帶動包容性增長,並有利於社會永續發展,而不能獨惠跨國企業、金融資本與科技巨獸。

(本文經作者同意允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