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5年11月1日 A14版


近幾十年來「維持現狀」一直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最大願望。所以問題從來不是要不要,而是能不能。這就牽涉到長期有關台灣命運的所謂「大小三角」。大三角指的是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小三角則是國民黨、民進黨、與共產黨的關係。

早年的大三角,嚴格的說,只有美中雙邊關係,而台灣只是美中關係裡的一個棋子,隨時可以犧牲。一九七一年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秘密訪問北京時,中共總理周恩來以「台灣省必須回歸祖國」相逼。季辛吉當時的答覆是:「我也預測將來的演變一定會朝總理說的方向前進。我們不會阻擋這個演變」。果然美國後來與中華民國斷交。斷交後的十年間,華府政學界對中華民國或台灣鮮少聞問,似乎等著看它自己走進歷史。

八九0年代之交,經濟奇蹟與民主化讓中華民國及台灣不僅沒有消失,還搖身一變成為大三角的一角。此時還誕生了國民共的小三角。小三角的「性格」自始就與大三角截然不同。大三角像個成熟穩重的中年人,凡事可預測性很高。但小三角卻像個荷爾蒙過剩的年輕人,一年蛻變出一個新模樣,行為舉止經常出人意表。小三角還充滿了熱情與感性,有人談民族大義,有人講土地認同,有人唱民主價值,完全不同於理性算計到甚至近乎冷血的大三角(如前述的季辛吉語)。偶爾小三角還會爆發激情衝動,如動武、趨獨、促統,每次都讓大三角「地動山搖」好一陣子才停息。

回顧這六十六年,大小三角的安定或動盪,基本上取決於兩岸溝通的有無。在兩岸沒有溝通的冷戰及陳總統時期,兩岸關係甚至整個大三角都動盪不安甚至危險。而兩岸溝通的李馬兩位總統時期都是兩岸關係較為溫和平穩,也是大三角安定的時期。

這說明,如果明年民進黨真的上台,而它既不接受「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樑,也不願搭建新而可行的替代橋樑,致使兩岸溝通為之中斷,那麼兩岸關係及大三角都可能回到以前的動盪不安狀態。換句話說,明年不是「維持現狀」,而是「改變現狀」。

再深入看,只有在台灣「和中又親美」的李馬時期,台灣的內外活動空間才最大,也最能主導自己的命運。在台灣只與華府來往而不與北京溝通的時期,不但中共會施加更大的軍事、經濟、外交壓力讓台灣左支右絀,而且由於台灣必須更加依靠美國及其他國家,以致台灣更受制於他國。換句話說,現在許多政治人物喜歡掛在嘴邊的「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決定」的話,在兩岸關係惡劣的時期根本就是一句空話。如今兩岸及美中力量的對比較十年前更不利於台灣,如果兩岸溝通中斷而整體關係惡化,台灣的前途將更由不得自己,更交在美中兩個大國的手上。試問,我們何喜之有,何可自傲?

小三角的質變比大三角更糟。國民共三黨間,至今只有國民黨與共產黨彼此有溝通,民進黨與國民黨、共產黨兩者都沒有溝通。正因如此,小三角從來沒有安定過。二十多年來它的不安定也一直是大三角必須分心處理的潛在不安變數。

小三角還有另一個罕見特色。它的結構基本上一直是三個不同的「二對一」組合:

--- 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要保衛台灣
--- 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反對台獨
--- 民進黨與共產黨都要消滅中華民國

這三個同床異夢的「二對一」組合使得三個政黨間勉強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最近幾年情勢明顯有了變化。由於共產黨一直從外部限制「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而民進黨則成功地由內部掏空「中華民國」,再加上執政的國民黨近年快速衰落,使得小三角極可能轉變成多年未見的兩黨對決態勢。弔詭的是,共產黨或許已經發現,少了捍衛中華民國的國民黨,它所希望「共同反對台獨」的力量已大幅削弱。民進黨或許也會發現,少了捍衛中華民國的國民黨,它要依賴「共同保衛台灣」的力量同樣消失大半。但事已至此,又能奈何?

眼看我們熟悉的大三角與小三角都將出現巨變。如何讓人相信明年能夠「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