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5年8月2日 A14版


這次總統大選的選前氣氛絕對是歷來最特異,也最詭譎的。表面上完全看不到過去投票前的熱鬧,一切好像勝負已決,會贏的已經躊躇滿志,走路有風,會輸的看來也很淡定。對於選後的問題,許多人好像都不看、不聽、甚至不想。

相對的,這幾個月不少外國政府官員及智庫專家都遠道不請自來,並私下說「好幾年都不必太關切兩岸關係,現在台海又進入我們的雷達圈,必須親自來看看」,憂慮之情溢於言表。六月初才在華府主持民進黨蔡主席公開演講會的台海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兩週前居然不客氣地撰文指出,「明年蔡主席如果勝選,即有重大可能(significant possibility)兩岸會出現危機。而且就算蔡努力提出維持兩岸現狀的策略,也會如此」。

台灣內部的平靜一部分是因為目前藍綠力量懸殊,除了等待變天外,能做的似乎不多。一部分因為蔡主席「維持現狀」的說法發揮了鎮定劑的作用,讓台灣民眾較不擔心蔡會像陳總統當年那樣隨意衝撞美中兩強的紅線。再一部分,則因為北京迄今除了幾個簡短評論外,還沒有真正出手。但任何人如果仔細研究北京的思想言行,恐怕都會得出跟葛來儀一樣的「危機」結論。

筆者憂心的焦點略有不同。我相信從目前情勢判斷,只要台灣不走法理台獨,中共應不致對台動武。萬一民進黨試圖重蹈台獨覆轍,不僅北京,就連華府都會立即制止。所以法理台獨既已成為只嚇不咬的稻草人,蔡主席在華府做出的承諾應是可信的,起碼在她就任後的第一年內。

但今天問題的關鍵不是「法理台獨」,而是非常實際的兩岸溝通問題。這個問題因為不常在鎂光燈下,所以它的重要性遭到忽視。事實上,兩岸的溝通就像任何人際關係一樣,要破,只需一方;要立,卻要兩廂情願。由於兩岸的爭議存在於最高的主權層次,所以能否溝通一直是件難事。如要溝通,必須先找到「你是誰,我是誰」的相互定位。九0年代的「一中各表」以及馬時期的「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在這核心爭議上有創意的模糊妥協。

五月底「台北論壇」主辦了一場國內罕見的藍綠紅齊聚一堂的大型研討會。應邀來訪的國台辦前副主任孫亞夫指出,如果「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被破壞,兩岸的「協商就中斷,交流合作的環境就被限縮,涉外事務的問題就難處理」。這是迄今筆者看過對兩岸未來最具體的一種表述。其中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協商可能中斷。

為什麼溝通協商那麼重要,現階段甚至超過法理台獨?那是因為台灣如果真的變天,即使新執政黨的承諾可以信任,兩岸關係還會有三個全新的震盪根源。第一在台灣內部。感性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認同」以及理性的「支持獨立」在近年不斷高漲,帶動了像太陽花、反課綱的運動。現在民進黨一直縱容甚至鼓勵它們衝撞政府,將來受害的就是民進黨自己及兩岸關係。更令人憂慮的是,這些所謂「天然台獨成分」也正在刺激大陸的民意,逐漸侵蝕迄今相當友善的對台觀感。將來如果雙方民意開始正面衝突,而新的政府與對岸沒有溝通,不能化解激情,兩岸走向對撞幾乎指日可待。

第二個震源是兩岸在政治、外交、經濟、文化上的諸多往來。海基會故董事長辜振甫有句名言,「兩岸無小事」。這幾年兩岸龐大的交流量衍生出不知多少摩擦、誤會、歧見、紛爭。它們經過馬政府及執政黨不斷地與對岸耐心的溝通後才化解於無形。將來倘若兩岸溝通中斷,這些層出不窮的摩擦與紛爭極可能小事變大事,讓執政者疲於奔命。

第三就是台灣外部的風風雨雨。由於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大國角逐、日本角色的抬頭、及主權領土問題的敏感難解,台灣的國際大環境遠比過去複雜艱難。如果台海兩岸缺乏授權溝通,民共兩黨原本的戰略互疑將更加深,直接衝擊國家安全。

如果民進黨現在只等著勝選,不設法營建一個新的兩岸溝通基礎,也不肯承接「九二共識」,將來從這三大震源震出的各種「意外」必使兩岸關係持續動盪不安。而動盪的外部環境又將如何衝擊國內經濟?

或許台灣應該準備迎接一個新的「危機管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