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4年7月13日 A14版
聯合報2014年7月13日 A14版
日前在華府的研討會上,一位甚受各界敬重的美國前官員公開問道,台灣政治人物之間的基本情誼到哪裡去了?另一位前官員私下問,台灣內部政經情況那麼差,外部環境也明顯惡化,台灣的人怎麼好像沒有感覺?還有一位擔心台灣內部的僵局何時結束?這都是行家的大哉問。
其實長期觀察各國發展的人都知道,國家與人一樣都有起有落,都有衝勁也都有惰性。當初落後於台灣的南韓在九0年代初與台灣同步開啟民主化與自由化。但南韓經過九0年代末金融危機的震盪,全國痛定思痛,轉而針對金融、產業及媒體進行改革,不僅立即超前而且大幅拉開與台灣的距離。中國大陸經過文革浩劫,也痛定思痛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僅僅三十年光景就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現在連停滯二十年的日本,都因為受到中國大陸崛起的刺激而有奮起之勢。
台灣早年的故事也很類似。外交變局刺激出台灣經濟奇蹟。社會多元化再刺激出台灣的民主化。但最近二十年台灣一直陶醉在民主化及經濟奇蹟裏,又沒有經歷巨大的震盪,政經衰退的速度也相對緩和,所以一般人漸漸失掉衝勁,出現惰性。仍以民主沾沾自喜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們「自由有餘、治理不足」的民主在許多地方已被看成負面教材。滿足於「小確幸」的人,好像不知道我們的經濟成長已經連續十幾年名列東亞倒數第二。
這種情況當然可以再拖下去。台上的人或許希望拖到他們鞠躬下台,一切自然沒事。台下的人或許也希望拖下去,更方便自己上台;一切難題等上台以後再想辦法。眼下就繼續鬥,繼續拖吧。
但現況可能再拖多久?我們來算算看。現在大家都看得到的是,行政與立法的僵局卡住了服貿協議、監督條例、兩岸設處、以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等等。執政黨雖占多數但人心不齊,根本敵不過在野黨的堅定少數加上體制外呼之即來的伏兵。
這個僵局直接牽引出兩岸關係的僵局。過去六年經濟協議的列車很可能就此煞住。兩岸設處的議題恐怕也不容易向前進展。雙方針對「馬習會」要在國際場合或雙邊場合進行的空中對話,似已冒出了火氣。北京期望的政治對話更是遙不可及。明顯地,藍綠紅的兩岸政策都走到了瓶頸。
兩岸瓶頸當然會加深台灣的國際困境。我國對外的雙邊關係(包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多邊關係(尤其眾所關注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都將雪上加霜。
連帶的,做為我國經濟成長唯一引擎的「出口」,在南韓與各國(包含大陸)自貿協定的夾殺下,必然受創。其他兩大引擎,「投資」及「消費」長年疲軟,更不可能在國內政治的惡鬥環境中恢復元氣。
再連帶的,就是民眾會加深對前景的憂慮,對兩大政黨的失望,及對其他公權力(包括立法院、媒體等)的厭惡。
內外僵局如此環環相扣,絕對不是一個讓人安心的畫面。今年年底的選舉是個大家看得見的引爆點,但年底前也可能有國內外的意外事件提前點燃引信。目前大概只有極度樂觀的人才會相信可能平安無事到後年。
這些僵局的病灶當然不只一端。但可以確定的是朝野政黨惡鬥及馬王私人恩怨絕對是重中之重。前者如不舒緩,藍綠冤冤相報必定燒到兩年以後。屆時他們如還號稱「愛台灣」、「愛民主」,將成最大的笑話。
至於馬王之爭的誰是誰非,其實已不是司法可以裁判。民眾關心的已經不是兩人如何相互毀滅,而是整個台灣的前途可能被他們摧毀大半。
當年歐巴馬與希拉蕊角逐黨內初選的激烈程度只有刀刀見骨可以形容。獲勝的歐巴馬總統後來邀請希拉蕊出任國務卿,她欣然接受。四年後她光榮下台,歐巴馬邀請她史無前例地一起接受電視專訪。主持人劈頭就問歐巴馬為什麼要主動邀請希拉蕊同台受訪。他說,我要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前向她致謝,感謝她過去四年的付出。希拉蕊接著被問,為什麼四年前黨內初選失敗了,她還願意出任歐巴馬的國務卿。她說,我努力過了,但輸了,而歐巴馬與我一樣熱愛國家,所以我願意不計前嫌加入他的團隊。
多麼漂亮的兩位政治人物!台灣的民主可能嗎?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