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路透社(Reuters)在2024年9月的報導中指出,俄羅斯在2023年開始使用中國引擎、零組件開始生產一款名為「鷹身女妖」(Garpiya)-A1的長程攻擊無人機。 這些無人機被俄羅斯軍方廣泛運用,並投入前線攻擊烏克蘭多處民間、軍事設施;在非洲今年(2025)5月時,蘇丹準軍事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 RSF)攻擊蘇丹港,也據傳使用了一款從阿聯酋引進的中國製無人機。 從中可見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及零組件逐漸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因此本文藉由近期中國製無人機為主軸,試探中國國防產業對全球武裝衝突之影響。
中製無人機零組件的出現,降低俄羅斯對於伊朗軍工產業之依賴
鷹身女妖系列無人機為俄羅斯國營武器製造商「金剛石-安泰」(Almaz-Antey)的子公司「IEMZ庫波爾」(IEMZ Kupol)負責製造,外型與見證者-136相似,具有獨特的螺栓固定翼,航程1,500公里、最高起飛重量小於300公斤。 從2023年前半年開始進行測試,並於後半年開始量產。根據相關文件,IEMZ庫波爾自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以生產超過2,500架「鷹身女妖」無人機。這些文件也記載著IEMZ庫波爾的透過中間商TSK Vektor向中國「紅兔矢量實業深圳有限公司」(Redlepus Vector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巨航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Juhang Avi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兩間公司進口「廈門林巴賀航空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Xiamen Limbach Aircraft Engine Co., Ltd.)所製造的L550E引擎。

2024年烏克蘭成功攔截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可觀察到近期見證者無人機多使用黑色塗裝
(https://defence-blog.com/ukraine-recovers-intact-shahed-136-drone/)
生產L550E引擎的廈門林巴賀航空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廈門林巴賀)為福建德龍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德龍)的全資子公司,而福建德龍於2012年收購德國林巴賀航空發動機公司(Limbach Flugmotoren GMBH),獲得德國林巴賀所有發動機相關設計及技術,並將其國產化以供應中國國內需求,更促進其航空引擎供應鏈之發展。 該款引擎設計廣受無人 機使用,見證者-136無人機所使用的MADO-550引擎便是伊朗基於L550E引擎設計所製造的款式。

用於見證者-136無人機的伊朗MADO-550引擎
(https://en.defence-ua.com/news/russia_wants_to_make_6000_shahed_136_but_struggles_to_replicate_the_drones_engine-7669.html)
近期更發現部分見證者-136改使用中國「北京麥克普特無人飛行器控制公司」(MicroPilot UAV Flight Control System)製的MD-550引擎,這款引擎被認為是中國基於L550E設計調整馬力後的型號,在外觀上並無太大的改動。 隨著越來越多中製零組件出現在俄國無人機內,再加上鷹身女妖系列無人機的產量不斷上升,俄國對於伊朗無人機的依賴度可說是逐步降低。甚至在型號上開始與俄國國內生產的見證者系列採用不同命名方式,這也是否也代表著俄國對該無人機抱有不同設計理念或看法則有待後續考證。
從中國零組件至全機中國製造,中國軍用無人機產業日益發達
在2024年9月時,IEMZ庫波爾更與中國技術人員合作,基於Garpiya-A1的設計加以改良推出一款具有2,000公里航程、50公斤酬載量的Garpiya-3無人機。據路透社所擁有的文件顯示,IEMZ庫波爾從中國引進至少7架無人機在俄羅斯境內進行測試,並告知俄羅斯國防部,未來可在中國境內工廠製造這些無人機。 此外俄羅斯也有意聯合IEMZ庫波爾、TSK Vektor、紅兔矢量實業在中國新疆喀什經濟特區建立中俄無人機研發製造中心,預估可達到一年800架的產能,但實際時程與進展尚未明確。
中俄在無人機生產上更加深化,從雙方的立場來看,前者可獲得俄國的實戰經驗,改良國內無人機設計及應用。後者則除了可獲得更多生產量能,以補足激烈消耗的無人機庫存。在中國境內生產,更有機會使其有效避開西方國家對於進口相關零件的制裁,因此這項合作對雙方帶來一定程度的利益。

2023年阿布達比防展中保利科技所展示的ASN-301無人機
(Par Mztourist — Travail personnel,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8984698)
中國無人機市場之龐大,更可以從2024年底中國保利科技公司(Poly Technologies)的代表向國外防務網站《Defense Blog》的對話中顯示,保利科技表示他們獲得政府近百萬架的無人機訂單,因此被迫降低對其他客戶的需求來達到政府需求。雖然機種、用途並未在談話中透露,但可以確定的是解放軍近年開始在演習、訓練中納入如自殺型與FPV無人機的戰術運用,且中國軍工業也積極地往無人系統領域發展。 這除表達出中國不只具有能力生產相關零組件外,更可以完整做出的軍用無人機;也證明中國在軍用無人機領域上,可能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技術及研發量能,且在國內具有完整的生產供應鏈。
結語
中國的無人機產業對俄國出口從零組件逐漸擴張到整機,不只反映了中國在無人機技術上之成熟,更證實了中俄間在軍事科技上的直接合作,及俄國在經濟制裁後取得相關原物料的困境。雖說中國在軍用無人機領域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產力,但從上述保利科技代表的談話中,可試探出或許中國當前的無人機產能尚未達到可以同時滿足日漸膨脹的國內市場及海外需求,在未來中國會如何克服這項難題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