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喪命,終結了二次世界大戰。時直至今日,當地民眾依舊生活在核武恐懼的陰影下。此後,雖未有任何國家或地區在戰爭中動用核武器,但隨著全球許多國家衝突日漸增多,俄羅斯總統普京在9月25日周三晚間的談話中便表示,考慮到烏克蘭正接受有核國家(美國)的軍援,我們將視為「聯合攻擊」,並考慮動用核武器。如今,核戰的恐懼又在一次走進人們視野中。

原子彈爆炸後,廣島一片廢墟。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713248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中,講述了原子彈的製造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內心掙扎的一生。
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上映的電影《奧本海默》中,講述了原子彈的製造過程,以及奧本海默內心掙扎的一生。

J·羅伯特·奧本海默,攝於1963年。在此之前的10年裡他的安全許可被取消,這一決定於去年被撤銷。 Associated Press
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出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哈佛大學物理系,對於量子力學也有著卓越的貢獻。1942年,奧本海默受命主持曼哈頓計畫,隔年便接下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領導人。在他的主導下,曼哈頓計畫取得巨大成功,並於1945年7月16日進行了人類史上首次核試驗。最終,得益於原子彈的開發,美國終結了二次世界大戰。而奧本海默對科學作出了卓越貢獻,卻也造就了核戰的悲劇,是美國英雄,抑或是千古罪人,就交給讀者自行評判。
原子彈是什麼?
原子彈是什麼?

小男孩原子彈 。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0%8F%E7%94%B7%E5%AD%A9%E5%8E%9F%E5%AD%90%E5%BD%88
原子彈是一種利用核裂變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並釋放巨大能量的武器。當一個重核裂變材料(如鈾-235或鈽-239)的中子撞擊時,會分裂成較小的原子核並釋放大量能量。這種能量釋放在極短時間內達到峰值,形成了一次巨大爆炸,產生摧毀性的衝擊波與輻射。
原子彈vs核彈
核彈實際上所有核武器的泛稱,包括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或是氫彈等大規模殺傷武器,都可以被稱為核彈。以氫彈為例,氫彈的作用包含了初始階段的核裂變反應,隨後再由核裂變反應啟動最終爆炸威力的核聚變。
更具體來說,一枚氫彈中包含有一個「初始」原子彈裝置,會內向爆炸,為核聚變燃料起到加熱與壓縮的作用,並且以大量的中子轟擊聚變燃料。隨後,中子將和和聚變燃料中的鋰結合,產生氚。氚和氘都是發生核聚變的原材料,這兩種材料在初級爆炸(也許包括部分二級爆炸)的壓縮作用下結合,生成氦,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彈的可怕之處
原子彈vs核彈
核彈實際上所有核武器的泛稱,包括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或是氫彈等大規模殺傷武器,都可以被稱為核彈。以氫彈為例,氫彈的作用包含了初始階段的核裂變反應,隨後再由核裂變反應啟動最終爆炸威力的核聚變。
更具體來說,一枚氫彈中包含有一個「初始」原子彈裝置,會內向爆炸,為核聚變燃料起到加熱與壓縮的作用,並且以大量的中子轟擊聚變燃料。隨後,中子將和和聚變燃料中的鋰結合,產生氚。氚和氘都是發生核聚變的原材料,這兩種材料在初級爆炸(也許包括部分二級爆炸)的壓縮作用下結合,生成氦,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彈的可怕之處

廣島一名女性在原子彈爆炸中受傷,她的皮膚被灼傷,留下的黑色痕跡與她在爆炸時穿的和服有關。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713248
雖然沒有一種明確的方法能估計核彈爆炸產生的影響,因為這取決於包括天候、時間、地理環境、核彈設計、引爆地點眾多因素。但以下,為你簡單介紹核彈的可怕之處。
- 閃盲:核爆所產生的能量主要以「熱輻射」的形式釋放,屬於一種電磁輻射,因此,傳播速度接近光速。在爆炸的幾秒前,你便能感受到強烈的光,並造成暫時性失明,而這種現象便被稱為「閃盲」。以一枚百萬噸級核彈來說,在晴朗的白天,大約要在20公里外;而在晴朗的夜晚則需要85公里開外才能確保不受閃盲影響。
- 燒傷:上文提到,核爆會產生熱輻射,顧名思義,除了光以外,還會產生大量的「熱能」。根據科學家估計,廣島核爆中心的溫度可能高達攝氏30萬度,是一般火化爐的300倍之多,足以讓人體在一瞬間蒸發殆盡。以百萬噸(廣島原子彈的80倍)的核彈為例,在方圓11公里內將造成1級燒傷,而8-11公里內則為2級燒傷,再往內,三級燒傷可能都算是幸運的了。
- 暴風:再次以百萬噸核彈為例,爆炸中心方圓12公里內的爆炸風時速約為225公里,2公里內則是達到了驚人的756公里,對建築物的作用力高達720公噸。
- 輻射:我們最熟知的一種核彈影響便是輻射。輻射會破壞我們體內的DNA鏈結,不僅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修復,也會增加罹癌率以及基因突變的機率。
- 輻射塵:輻射塵,我們俗稱「蘑菇雲」,是核彈爆炸的典型特徵。蘑菇雲的誕生,是因為衝擊波造成塵埃、泥土、砂石汽化,而產生充滿具有放射性的輻射塵埃。輻射塵在冷卻的過程中,能飄至數百公里外,或是上升融入雲層,再形成「黑雨」落下。

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左圖為廣島,右圖為長崎。來源: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713248
世界末日:核子冬天
核子末日,是一種理論計算後的場景。核武器的大規模爆炸,會在全球範圍內造成巨大破壞,放射性塵埃將壟罩天空,覆蓋整個南北半球。當煙塵阻擋陽光,氣溫將在幾年內驟降,並導致所有仰賴光合作用的有機體死亡。此外,臭氧層將遭到破壞,更多的紫外線和宇宙輻射將進入地球生物圈,進一步摧毀有機體的DNA。地球將變得不再適合居住,並導致文明崩潰,甚至是地球生命的終結。
儘管許多人駁斥計算模型可能有誤,但許多人仍然相信核子冬天理論。如今,隨著世界各地大小衝突不斷,核戰爆發雖未到一觸即發的地步,但相信沒有人想活在凜冬將至的擔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