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政府高層稱中國在俄烏戰爭中,藉由向俄國提供光學、微電子、無人機發動機等軍民兩用材料使得俄國的軍工產能快速地恢復。以俄國2023年進口的具9億美元的工具機中,來自中國的便達7成,另外微電子零件中,其中9成也來自中國。這些令組件皆可以協助俄國用來建造彈道飛彈、戰車、飛機等用途。中國相關企業,如武漢高芯科技、武漢同昇科技、海康衛視等企業向俄國提供中國製光學零件,使俄國得以生產戰車及裝甲車;另外在無人機、發動機等領域中,中國也提供俄國不少技術及合作。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的《2022年國際武器移轉趨勢報告》(Trends In International Arms Transfers, 2022)中,可以得知中國在2018-2022年全球武器出口國中位居第4,市占率約5.2%。而俄國雖然次居第2名,但隨著烏俄戰爭及國際制裁的影響,出口量大幅度的減少約59%。從中可見俄國武器出口的穩固性逐漸降低。相反的中國在2013年開始出口額超過進口額後,銷售額大量的向上飆升,自2008年的6.5億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11.3億美元,其中74%銷向亞洲,21%則銷向非洲。 

    在亞洲由於地緣關係,中國自90年代大部分的外銷皆銷至亞洲。2008年起中國約有62.4 %的武器銷往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特別是巴國,中國與巴國在反恐領域上的合作擴大了中國武器在巴國的市場,其中也包含中巴共同研發的FC-1梟龍戰鬥機(巴國稱之JF-17雷電式戰鬥機)。孟加拉藉由中國的大金額貸款,大量購買中國製槍枝,另外也向中國購買2艘退役的035G潛艦。緬甸也藉由2010年後制裁減緩後大量自中國購買約9.54億美元的軍武,其中包含戰機、彩虹無人機、43型護衛艦、92式裝甲車。

 
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雷電式戰機(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akistan_JF-17_(modified).jpg#/media/File:Pakistan_JF-17_(modified).jpg

緬甸軍的92式裝甲車(https://x.com/Crimson249996/status/1170939893180071936

另外非洲也成為中國軍武外銷的重要市場,隨著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活動增加,軍武的出口量也逐步增加。雖然並非非洲最大的軍武出口國,但中國平價且具有一定型能的武器,再加上調整過的出口管制法案。使得中國製噴射教練機在非洲的佔有率高達8成,另外也因為美國對無人機出口嚴苛的管制使得中國有機會擴大其無人機市場。 

雖然出口量有限,中國依然有向美洲出口武器。其中以委內瑞拉居多,佔其出口量87%,包含K-8噴射教練機、VN-4裝甲車、C-802反潛飛彈等。其次為玻利維亞佔7%的出口量。


委內瑞拉總統儀隊在2018年的閱兵預演中使用中國製CS/LS06式衝鋒槍(https://armamentresearch.com/chinese-chang-feng-sub-machine-gun-in-venezuela/)  


在玻利維亞政變中,衝撞總統府的便是中國製ZFB-05裝甲車 (https://x.com/aussiecossack/status/1806063848778264620
 其中更可以觀察到,雖然中國以國家作為主要貿易對象,不過一些衝突地區在缺乏管制與追蹤的環境下,使得中國製武器流向一些武裝團體或非法組織的手上,成為另外一種威脅。而這些問題在未來該如何獲得改善,則成為一大課題。

英國也運用了一些中國製的56-1式自動步槍訓練烏克蘭士兵,這款步槍在各地衝突中作為俄國製AK的替代品也相當常見 (https://armourersbench.com/tag/ak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