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幾乎每一段時間都會發生槍擊案,造成許多受害者傷亡,美國的擁槍政策也總是備受討論。那到底為什麼美國民眾可以合法擁有槍枝呢?相信許多讀者可能都知道,擁有槍枝是美國憲法保障的權利,那又是為什麼要讓大家有機會擁槍自重呢?

擁槍與美國建國史息息相關
自從北美13州從英國獨立後,美國的開國元首最先擔憂的事,便是如何避免軍事獨裁者產生。另外,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外來入侵者,或是在其他緊急狀況下可以及時做出反應,政府希望從平民中組成一支「民兵」,賦予他們擁有武器的權限,並接受一些非全職的無償軍事訓練。

但現實層面上來說,一旦真正發生戰爭,政府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訓練一支全新的軍隊,也不可能只單靠民兵來捍衛國防。因此,1787年,制憲會議允許聯邦政府擁有幾乎不受限的權利,以建立和平時期的常備軍,並規範民兵。


兩年後,也就是1789年,美國國會接續通過了憲法修正案,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權利法案>>,增加了10條增修條文,也是當今美國人權的重要依據。

Biofire創始人Kai Kloepfer。資料來源: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irst-smart-gun-is-finally-coming-to-market-will-anyone-buy-it-67314e0?mod=hp_lead_pos7

修正條文的第二條便寫道:「紀律良好的民兵隊伍,對於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人民有持有並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此權利保障了人民合法持有武器的權利,此權利甚至優於自由或是宗教信仰自由。

然而,諷刺的是,增修條文第二條通過後,美國卻逐漸不再依賴民兵來捍衛國防,聯邦軍隊也漸漸取代州的民兵,兩百年來也幾乎沒有適用第2條增修條文的機會。而該條文限制了聯邦政府管制槍支的權力,但也沒有直接賦予民兵以外的個人在憲法上擁有槍枝的權利,所以各州政府仍有空間,自行制定槍枝管理的法律。


智能槍的正反爭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在開發和爭論使用技術來確保只能由其所有者開槍的槍支(稱為智能槍)。支持者宣稱智能槍支是減少意外槍擊和槍支盜竊的一種方式。槍支權利支持者一直保持警惕,部分原因是擔心政府可能禁止銷售不具備智能槍支技術的武器。

智能槍的使用說明。資料來源: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irst-smart-gun-is-finally-coming-to-market-will-anyone-buy-it-67314e0?mod=hp_lead_pos7
 
早期將智能槍支推向市場的努力失敗了,主要是因為槍支權利活動人士的壓力,或者是因為它們沒有按照承諾發揮作用。與改變歷史悠久的產品的電動汽車等其他技術一樣,智能槍的問題是它們是否至少能像它們所取代的傳統版本一樣工作,並在富裕的早期採用者背後找到客戶。

當地槍枝權利組織的執行董事Michael Schwarz表示:「許多槍枝擁有者仍然對於具有高科技功能的槍枝保持懷疑態度。對於我們大說數的會員來說,槍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自衛,所以它操作上越簡單越好,並且需要200%可靠。」

第一支智能槍上市
製作第一支智能槍的公司名為Biofire,創始人Kai Kloepfer現年26歲,從青少年時就對槍枝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並開始研究這樣技術。Biofire成立於2014年,籌集了超過3000萬元美金的資金,來源包括風險投資家Ron Conway(自2012 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事件以來一直在推廣智能槍技術)和 Peter Thiel 的創始人基金。康涅狄格州紐敦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20名兒童和6名成人死亡。

Biofire智能槍需要進行生物辨識後才能進行射擊。資料來源: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irst-smart-gun-is-finally-coming-to-market-will-anyone-buy-it-67314e0?mod=hp_lead_pos7
 
Biofire智能槍的價錢將落在1,499 美元,相比於一般沒有高科技功能的類似手槍(400-800美元),貴了將近一倍的價錢。但智能槍目前已經搭載了指紋與臉部辨識系統,避免類似手汗或是其他狀況發生時,可以選擇其中一項作為替代識別方案。

Kai表示,目前已經有數千人預訂了這款智能槍,該槍也只在網路上銷售,但他拒絕透漏具體的數字


智能槍的演化
槍械製造商柯爾特(Colt)是 20 世紀 90 年代最早開發智能槍的公司之一。Colt Z-40 的設計只有在射手佩戴發射編碼無線電信號的手鐲時才會開火。但它在《華爾街日報》的演示中並沒有發揮作用,槍支擁有者抵制了該公司開發它的決定。Z-40 從未上市。

Colt Z40的模型圖。資料來源: https://www.genitron.com/Handgun/Colt/Pistol/Z40/40-SW/Variant-1
 
德國公司Armatix在2010年代開發了一款0.22口徑的智能手槍,使用了主人佩戴的射頻識別手錶。但在槍支權利活動人士的反對下,槍支商店於 2014 年放棄了銷售該產品的計劃。

除了強調智能槍盜竊毫無意義之外,這些武器的倡導者還認為,它們可以防止兒童意外射擊父母的槍支,或防止青少年在校園槍擊或自殺中使用它們。槍支暴力研究人員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37%的意外槍擊事件本可以通過此類技術來避免。

Armatix Smart Pistol。資料來源: https://www.sohu.com/a/513036652_121289162
 
智能槍強制令
Kai表示,他十分不喜歡智能槍強制令。一些槍枝管制的支持者推動的這項強制令,以刺激智能槍的銷售。然而,與此類的合作可能反倒疏遠了一些支持槍枝權利的潛在客戶。

新澤西州有一項法律,要求所有商店在智能槍上市後必須提供銷售,但遭到了第二修正案團體的反對。Kai表示,他不會將智能槍交給該州的個性化手槍授權委員會,該委員會將使該法律生效。

Biofire的一名工程師走入射擊場進行智能槍測試。資料來源: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irst-smart-gun-is-finally-coming-to-market-will-anyone-buy-it-67314e0?mod=hp_lead_pos7
 
其他初創公司也在研發智能槍,但沒有一家公司計劃像Biofire一樣立即開始銷售他們的產品。自由州計劃明年初推出該槍。他說,該武器正在接受六家警察機構的測試,並且他已經收到了一些消費者的預訂單。

曾在執法部門工作的維森表示,他對Biofire智能槍的可定制美觀以及其安全功能很感興趣。他訂購的是全白的。

Biofire 首席執行官 Kai Kloepfer 在射擊場使用公司的一把槍進行射擊。資料來源: https://techcrunch.com/2022/05/11/biofire-aims-to-reduce-tragic-accidents-with-a-gun-only-its-owner-can-use/
 
高晟鈞/2023年7月30日編撰
資料來源:WSJTECHCROUNCHS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