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9年09月15日 A12版




蔡政府及民進黨對最近香港動亂的反應,顯示他們似乎關心明年勝選,遠超過台灣的新戰略風險。

台灣是個海島,位在東亞的正中心,也是相關國家對外交通必經要地,所以特別容易受大環境變化影響。過去四十年東亞發展以經濟為主軸,台灣因距各國最近,所以很容易沾光。譬如,越戰時台灣成為美軍補給的生產工廠;日本經濟「雁行」展翅,自然帶動台灣成長;大陸改革開放,台灣又再上層樓。台灣的軟實力,諸如開放善良性格、豐富靈活創意、精通中英日語等,都在這大環境中找到發揮利基。

不幸這種好日子已結束。近幾年東亞主軸已明顯從經濟轉向軍事,合作轉成鬥爭,安定轉成動盪。相關例子不勝枚舉。美中改「交往」為「競爭」,打貿易戰、科技戰。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希望在東亞部署中程飛彈以壓制中共。北韓多次試射飛彈。日韓從歷史吵到經濟甚至軍事。中共與俄國空軍聯合闖入日韓傳統空域。香港動亂持續數月不止。北京在南海部署足以涵蓋幾乎全南海的防空飛彈及反艦飛彈,還在柬埔寨興建軍事基地。印度與巴基斯坦為克什米爾吵得不可開交。中共機艦多次繞台,甚至深入海峽中線此側且停留。多國機艦也頻頻穿越台灣海峽等等。

主軸轉成軍事後,別國看台灣眼光也變了。過去台灣是整個面的中心點,現在卻是一條線或一道牆的中間點。這道被稱為「第一島鏈」的牆,自韓半島沿著日本群島、琉球、台灣,到菲律賓群島。牆裡面的人不想讓牆外的人進來,牆外的人也不希望裡面的人出去。位居最中間的台灣自然變成兵家必爭要地。其中北京對台灣的重視又超過華府,因為美國畢竟布局全球,對台灣鞭長難及。但對北京,台灣除近在咫尺的戰略價值,還有更大也是美國缺乏的歷史與民族情感,以及由此衍生的內政意涵。

最重要的,台灣恰是美中競爭焦點的「四海」與北京四大軟肋(即「四獨」)的交匯點。四海指的是自北而南的黃海、東海、台海,與南海。四獨指的是台獨、港獨、藏獨,與疆獨。

過去七十年,四海波濤此起彼伏,但多半有此無彼,從未四海同時大風大浪,相關大國較容易管理。自一九七五年越戰結束,到二○○○年台海再生波,四海維持長達廿五年和平安定,使得區域內國家得以加緊經濟建設。

不幸二○一六年起,四海竟前所未見地同時風雲變色。有的海狂風暴雨、波浪沖天;有的海烏雲蔽日、風雨欲來;有的海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偏偏過去擔負管理重責的美中兩強,因忙著貿易戰中止行之有年的「戰略對話」。蔡政府與北京溝通也中斷。因此,四海紛爭在最需要管理時,竟被放任漂流。
值此詭譎多變時刻,台灣能夠顧好自己,力求台海風平浪靜,不被兩強操弄成籌碼,也不與其它三海風暴連結,已是萬幸。沒想到蔡政府竟還大膽伸手,把原專屬北京的四獨問題攬到身上。

民進黨及其外圍組織若隱若現地介入香港動亂,一直是半公開秘密。今年香港七一遊行當天,民進黨祕書長羅文嘉還與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視訊連線對談。三月台灣民主基金會在台北召開「印太地區保衛宗教自由公民社會對話」國際會議。多位西藏與新疆境外組織負責人應邀前來。七月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又親赴印度拜會達賴喇嘛,邀請他訪問台灣,並宣稱雙方已建立直接聯繫管道。

這些作為顯示「辣台妹」為了連任,已不惜把她的大陸政策,從防守性的「維持現狀」變成進攻性「改變現狀」,而且還直攻北京軟肋。如果北京鷹派要求提早解決「台灣問題」以求一勞永逸,也不必意外。

大環境如此動盪,台灣實宜趨吉避凶,明哲保身,絕不應在四海風雨未歇之際,再加碼攪動四獨。否則惹火上身,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