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5年7月18日 A19版


拖了好多年又喧騰將近半年的希臘債務問題透露出該國嚴重的民粹習性,值得在台灣的我們深刻反省。

以反撙節為號召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上台前後一直以民粹手段操作國內政治及對外關係,企圖以民意作後盾,逼迫眾多債權人放寬對希臘的貸款條件。但十三日的最後協議公布後,外媒的一致結論是,齊普拉斯的堅持只換得比原來更苛刻的條件,可說是「一敗塗地」、「棄械投降」、「遭到嚴懲」。華盛頓郵報的社論更直言:這是德國總理梅克爾以行動向希臘表示,「民粹得不償失」。

如所周知,台灣這十幾年也是民粹罩頂。人民的言論自由了,意見的表達更加熱烈而多元,但這些意見卻很少整合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以致國家競爭力嚴重衰退。應該整合政策意見的政黨、立法院、及大眾媒體,似乎都沒有盡到它們應該為全民謀福利的重責大任。即使最有能力為國家謀求長遠大計的政府也經常被短期民調牽著走,向喧鬧的少數傾斜,而忽視了沉默的大多數。

台灣與希臘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誤以為民粹習性拿到國外也照樣行得通。齊普拉斯挾全民公投,進行與歐元區的談判,其動因即在於此。

不幸的是,國內與國際根本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場域。在國內,不管政治體制為何,總有一個單一的中央權威,根據法律、習慣、或共同價值對個別國人或團體做出獎勵或處罰的決定,甚至包括使用暴力(如死刑或動用軍隊)。但在國際社會,自有人類以來就不曾存在過這樣的單一權威。國際爭執從來都是經由各國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也沒有任何權威可以阻止相關國家採取暴力或其他高壓手段以貫徹它的意志。現在好似高高在上的「聯合國」其實只是一個較大的合議場所,而所謂的「國際法」也是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參考規範,從來不曾拘束有決心的大國。

說穿了,國內民意放到國際場域中,立刻失去它的「神聖性」。原因很簡單,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意。國際社會之所以衝突不斷,正因為不同國家的民意經常是不一致的。這時決定結果的當然就變成爭執各方的實力對比。說句諷刺的話,如看民意,恐怕也要看實力較強國家的民意,而不是較弱一方的民意。這次希臘遭逢的奇恥大辱正是這個國際定律的寫照。

過去幾年民進黨的眾多菁英充分明白「台獨」拿到國外一定撞牆的道理,但沒有人敢向他們的支持者講真話,反而常用民粹手段把兩岸議題操作得虎虎生風。反觀執政者竟也不敢面對民粹,明明有權卻不敢以權引勢,明明有理卻不敢大聲說理,以致對台灣有利又廣受國際讚揚的兩岸和解政策不僅舉步維艱,在國內論述市場上也節節敗退。

現在有心執政的民進黨好像突然領悟昨非今是,轉而向馬政府的「維持現狀」靠攏。但民粹當道多年已經讓台灣及國民兩黨三敗俱傷。下任總統必須面對遠比七年前更複雜艱鉅、風險也更高的大環境。

展望未來,兩岸關係應該不出「鬥」、「拖」、「和」三條路。希臘的荒謬劇告訴我們,「鬥」的結果極可能一敗塗地,而「拖」的結局還會更糟。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局勢繼續惡化前設法在兩岸間取得「和」的平衡點。這就需要執政者勇於摒除民粹,向民眾誠實說明和解政策的必要性。只有這樣,台灣才能繼續生存繁榮,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