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
聯合報2018年10月7日 A12版


倘若中共對台動武真從「不是選項」變成「選項之一」,美國因素將立成要害。國人普遍關切,曾在一九九六年馳援台灣的美國航母還會再來嗎?答案既要從當前的美國實力與戰略裡搜尋,也要深入探討台海的特殊情境。

二戰後的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超強,經濟總量幾乎等同其他國家的總和。自有人類以來,地球上不曾出現過這麼富強的國家。

如此睥睨全球的美國理所當然地主導國際政治、意識形態、經貿、及金融事務,並且很自然地扮演起「世界警察」的角色,不僅協助民主國家抵抗來自蘇聯、中共及其代理人的威脅,也常常介入別國的內政,以確保該國的安定或忠貞度。維基百科列舉美國在二戰後參與過七十六次大小流血戰爭。美國國會研究處統計超過兩百次。學者更算出將近四百次之多。不論如何,絕對遠遠超過其它國家的動武次數。

蘇聯崩潰以後,「贏了冷戰」的美國並沒有減少武力介入,反而因為更有自信而採取更擴張的政策,激起的反作用也更大。首先,獨霸全球的「結構自信」讓美國一方面主導北約東擴,壓縮前蘇聯的勢力範圍;一方面企圖藉由「交往政策」及台灣的民主示範,促使中國大陸「和平演變」為民主社會。不料北約東擴刺激了俄國的全力反抗,而「交往」則幫助了中國大陸的經濟騰飛。

其次,篤信民主優越性的「制度自信」,讓美國相信可以透過「顏色革命」把完全缺乏民主根基的中東、非洲、及中亞的威權國家拉進「第三波民主化」。結果不僅大部分這些國家陷入長期動亂,美國本土還遭到兩百年來第一次的恐怖攻擊。

最後,率先邁入高科技化、太空化、匿蹤化的「軍事自信」,讓美國毫無顧忌地踏進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沙漠,結果贏了戰爭,輸了政治,到今天還沒能脫身。

幾世紀霸權興衰的歷史告訴我們,衰落的關鍵大致有幾。其中最重要的是,霸權國必須經常「獎」「懲」別國以維持霸主地位,而長期的「獎」與「懲」必然大量消耗霸權的國力,最終導致衰落。

今天的美國似乎再度印證了這個歷史的大數據。第一,美國的軍力在甘迺迪總統初期強大到可以同時打贏「兩又半個戰爭」,也就是同時擊敗蘇共、中共及某區域對手(如北韓或北越)。冷戰結束後,大國衝突不再可能,美國的目標就縮成「兩個區域大戰」,如北韓及伊拉克。根據最親近川普總統的傳統基金會的研究,近幾年美國軍力由於預算不足及備多力分,已經吃緊到僅能應付「一個區域大戰」。

該項研究還把美軍各軍種戰力分成「很強」、「強」、「邊際」、「弱」、及「很弱」等五大類來評比。它的結論是整體戰力自二0一六年至今,已從「邊際」滑向「弱」。去年美國十艘航母吃緊到有一整個星期竟沒有任何一艘在全球海上巡弋,是二戰後第一次。去年居然還發生好幾起美軍軍艦撞上商船的事件,造成若干官兵傷亡,也是二戰後第一次。

第二,美國的財力耗損,縱使不計韓戰、越戰及其他百多戰事,僅僅在阿富汗與伊拉克已經分別累積到八千四百億與七千七百億美元的天文數字,平均每星期各燒掉十億美元。同時期的中國大陸快馬加鞭,把經濟總量翻了好幾倍,既超日又趕美。


第三,拖了十七年的阿富汗戰事與十五年的伊拉克戰事,耗費了上兆美元及三百萬兵次,直到今天還在歹戲拖棚。連出生於阿富汗戰爭第一年的男丁都能入伍了,戰爭的盡頭還看不到。難怪許多美國民眾雖然認為美國仍須介入國際事務,但對戰爭的態度卻越來越審慎。

川普總統任內作為,諸如大砍援外預算(即少「獎」),只罵人而不打人(即少「懲」),貿易戰不問敵友只問逆差大小等等,都顯示他看到了美國衰落的根源,而且抓住了美國人民當下的心情:獨霸自信的失落,固本培元的願望,利己而非利他的對外關係。

瞭解了美國怎樣看自己、看世界,才能探討它怎樣看待台海衝突。

(上)